邯郸响堂山石窟(Xiangtangshan Grottoes),历史学-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史-遗址文物-邯郸响堂山石窟,中国东魏至明代的石窟遗址。邯郸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邯郸,分布于3处。南响堂石窟地处临水镇纸坊村西北,鼓山南麓,滏阳河北岸;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此外,与北响堂相背的鼓山东麓又有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三窟均于东魏、北齐时开凿,隋、唐、宋、元、明时均有增凿,其中12窟(北响堂1、2、4、8、9窟,南响堂1~7窟)为北朝所凿。响堂山石窟造像一改北魏清瘦形象,面部圆浑,鼻短翼宽,脖颈粗壮,两肩宽大,身躯敦实,衣纹浅薄,纹理流畅。服饰的雕刻上,以敷搭双肩式袈裟为最多,也有部分造像为褒衣博带式。响堂山石窟中,北响堂山刻经洞以及南响堂山1、2号窟内有着大量的北朝石经。包括《维摩诘经》《弥勒下生成佛经》《无量寿经》《无量义经》等,大部分为北齐所刻。响堂山石窟的另一特征是罕见的塔形窟或塔形龛。塔形窟有两种类型,即模仿印度宝塔的覆钵式塔形窟和模仿中原传统建筑的楼阁式塔形窟。塔形龛则是将龛的外形雕刻成塔形,在塔身部分开龛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