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文主义史学(post-human history),历史学-世界历史-〔总论〕-〔史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历史学研究视角。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促进了后人文学科的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的发展挑战了人类的限度,推动了学界讨论人类与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些学者将这种视角称为“后人文主义”,它重点关注当代科技、文化、社会和思想对传统人文科学概念的挑战,和人文科学的机制。后人文主义也可以成为一种反思。在反思后现代主义史学时,一些历史学家转向环境史、生态史、气候史、物质史,讨论人类世以及“非人类的能动性”,将人类描述为生物形态中的一个特殊种类。美国历史学家在D.拉卡普拉、G.斯皮格尔试图重新定位人类的主体位置。波兰史学理论家E.多曼斯卡将后人文主义看成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物种至上论的解构,同时围绕类似观点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荷兰史学理论家Z.西蒙在“人类世”时间的范畴下,主张历史学应该拓宽它的关注视域,寻求描绘人类世界之外的时间性和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