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亲合力理论(chemical affinity theory),理学-科学技术史-化学化工史-〔化学术语与理论〕,化学史上曾经用于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原因的一种理论。德国神学家、哲学家、炼金术士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1280)首先使用“亲和力”一词,来描述反应物质间的化学关系。他认为硫对金属的亲和力是金属燃烧的原因。这种思想在中世纪后期产生了持续的影响。随着对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深入,对化学亲和力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18世纪初,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在他的《光学》著作中将亲和力视为物质微粒间的吸引力,它与重力、磁力、电力的区别在于发生距离的大小不同。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1794)在他的《化学基础论》著作中认为,粒子之间具有将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吸引力,并用亲和力的大小来解释物质间发生反应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