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农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害鼠学-害鼠生物学-害鼠行为生态,鼠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在习性、生理、适应性等方面的内源性、周期性循环的变化。如日节律、年节律等。这些变化可以发生在分子、细胞等层面,也发生在个体、群体等层面;既可以表现为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也可以表现在行为发生、激素分泌、种群波动等。鼠类的生物节律是鼠类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鼠类各种类型的生物节律中,研究最为清晰的是以24小时为单位的生物节律,常被称为“日节律(circadian rhythm)”,或者昼夜周期(day-night cycle)、睡眠周期(sleep-wake cycle)。这些节律主要体现在行为和生理的各个方面。例如,鼠类的活动类型有日行性和夜行性,在行为上表现出活跃性的昼夜节律;体温、褪黑素、皮质醇、黄体生成素、甲状腺激素、血脂、血糖和血糖调节激素等激素和代谢因子等生理指标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在哺乳动物中,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起到日节律调控的主要中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