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工学-电气工程-超导电工技术-﹝超导应用﹞-﹝生物医学领域﹞,基于核磁共振原理而获得医用图像的仪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基于被测对象的原子与外磁场的共振现象来分析被测对象的内部状态。1973年,美国发表了世界上第一张磁共振成像图后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磁共振成像仪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中,如用于早期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的诊断。与CT扫描和X光照相比较,它具有能准确检查发病部位、无损伤和无辐射作用、诊断面广等优点。磁共振成像仪主要包括磁体系统、磁共振波谱仪和图像显示系统三个部件。其中,磁体系统是装置的核心部件,它由3部分组成,即产生高均匀度恒定磁场的主磁体、产生三维空间梯度场的梯度线圈和产生与主磁体磁场正交磁场的射频线圈。磁共振成像对主磁体的要求是在一个大范围空间内产生高均匀度和高稳定性的磁场。采用超导磁体不仅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而且在磁场强度方面比常规磁体,如电磁体或永久磁体有明显的优势。电磁体耗电大,磁场均匀度很难满足要求。永久磁体在磁场均匀度方面可以达到要求,但磁场强度较低,一般都低于0.5特斯拉,且体积大、重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