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学(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工学-光学工程-光学应用-光谱学-近红外光谱学,利用近红外光谱对物质材料特性进行研究的光谱学。近红外光谱区波长介于780~1100纳米。1800年,S.W.赫歇耳在进行太阳光谱观测时发现了近红外光谱区,又称赫歇耳谱区。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在20世纪30年代就得到了认可,当时红外仪器主要用于分子结构理论的研究。近红外区的光谱吸收带是有机物质中能量较高的化学键(主要是O—H、N—H、C—H)在中红外光谱区基频吸收的倍频、合频和差频吸收带叠加而成的。20世纪50年代,H.K.诺里斯成功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农产品(包括谷物、饲料、水果、蔬菜等)成分快速定量检测,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近红外摄谱仪,谱图只能做出是否有近红外吸收的判断,不能用于定量分析。随后多家公司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商业化生产。美国材料检测协会将近红外光谱区定义为780~2526纳米的波长范围。含氢基团(O—H、N—H、C—H)的有机分子振动光谱和吸收光谱处于近红外光谱区,因此近红外光谱学广泛应用在分析测试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