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气候学(agricultural microclimatology),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综论]-农业小气候学,研究大农业领域小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学科领域。是气象学、气候学与农业科学相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领域。简史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古代先民们采取熏烟防霜,以风障、防护林减轻农业风害,用枯枝落叶覆盖、耙耱等耕作技术保墒增温,自觉利用农业技术措施调节改善农田小气候,抗御不利的气象条件,以达到保收增产的目的。中国西汉时期的《氾胜之书》载有水稻田以水调温的技术,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指出“秋耕欲深”以保住秋墒,耕地后将地耱平可防旱保墒。王祯《农书》提倡阳畦生产韭菜,“又有就阳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迎风处随畦以蜀黍篱障之,用遮北风”,描述的就是简易的人工增温措施。温室制造人工小气候以栽培蔬菜,至少在西汉时已经开始。《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提到“冬葵温韭”,即加温培养蔬菜。《汉书·循吏传》中“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是对温室生产的最早描述。根据传说,远在秦始皇时代,在骊山已经用温泉在冬季栽种瓜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