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监测(marine biological monitoring),理学-海洋学-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环境预测,利用海洋生物个体(或机体某一部分)、种群或群落对海洋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来阐明海洋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海洋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自1916年,德国学者首先发现多毛类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可作为海洋底质污染的指示生物以来,由于用生物监测环境污染,具有综合、历史、直观简便和经济等优点,因而逐渐受到重视。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海洋污染日趋严重,有关生物污染监测的研究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70年代以来,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成了活跃的研究领域。1977年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ASTM)出版了《水和废水质量的生物监测会议论文集》,内容包括利用各类水生生物进行监测和生物测试技术,概括了这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同年非洲的尼日利亚科学技术学院用远距离电报记录甲壳动物的活动电势监测烃类、油类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室内试验也取得初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