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辊立式轧机(three-high vertical mill),理学-科学技术史-采矿、冶金与材料史-〔矿冶史〕-〔国外矿冶史〕,在第一对轧辊的上辊上方放置第三个轧辊,而无须让发动机倒向即可使铁板反方向再次通过轧辊的轧机。三辊立式轧机的设想最早是由瑞典土木工程师C.普尔海姆(Christopher Polhem,1661~1751)提出。1856年,第一台三辊立式轧机由O.E.卡尔松德(Otto Edvard Carlsund,1809~1884)在瑞典穆塔拉(Motala)被建造出来。德裔美国人B.劳斯(Bernhard Lauth,1820~1894)于1862年在其位于英国伯明翰的工厂中建造了这种轧机。劳斯首先指出使用小直径的工作辊配以直径大得多的支承辊的优点,支承辊能在不提高驱动力的条件下防止挠曲。解决了薄铜板的热轧工艺出现的铜板发生弯曲和波纹以及轧辊需求动力过大等问题。劳斯三辊式轧机的特点是有一个小直径的轧辊,并配有大直径的上轧辊和下轧辊;轧制工件从中间轧辊和上轧辊之间送入,又从中间轧辊和下轧辊之间返回,所有轧辊都连续不断地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