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社区理论(the theory of speech community),文学-语言文字-社会语言学-变异社会语言学-言语社区,当代社会语言学的核心理论,是关于语言使用者的组织系统的解释。由徐大明于2004年所创。该理论认为:社区是第一位的,语言是第二位的,语言产生于社区之中。认为一个言语社区不一定就对应着一种语言;但是频繁的言语互动往往是产生和保持一种语言变体的基本条件。言语社区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认为言语社区是可观察、可度量的实体,是可以由一系列定量指标的组合来限定的;言语社区具有人口、地域、互动、认同、设施五要素,言语社区的发现和鉴定就要从这些要素入手。言语社区的五要素是对社会学的社区要素的借鉴,因此言语社区和一般社区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都具有这五要素,但言语社区的五要素具有语言上的表现,具有语言认同和归属意识,使之与一般的社区相区别。例如新加坡华人社区是一个族群社区,它虽然符合人口、地域、互动等要素,但建立在社会语言学研究基础上的规范和认同的言语社区的标准却不能得到满足标准,因此它不是一个言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