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农学-兽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病毒学-常见动物病毒-黄病毒科,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成员。坦布苏病毒最早于1955年从马来西亚库蚊体内分离得到。2010年4月,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从鸭体内分离到一种类似病毒,通过对NS5基因进化分析发现,其与坦布苏病毒同源性为88%~92%,属于蚊媒病毒恩塔亚(Ntaya)病毒群,命名为鸭坦布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50纳米,有一层结合牢固的类脂囊膜及不明显的膜粒。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可用无特定病原体鸡胚或鸭胚分离培养,能适应DF-1细胞、BHK-21细胞以及蚊细胞系C6/36,并产生细胞病变。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链单股核糖核酸,大小为10990碱基对,其5'端有帽,3'端为发夹样环。病毒核糖核酸具有感染性。对乙醚、氯仿及去氧胆酸盐敏感。不耐热,50℃以上加热60分钟活性丧失。不能凝集鸡、鸭、鹅、鸽、鼠、兔、猪和人的红细胞。鸭坦布苏病毒引起以突发性产蛋急剧下降,卵泡变性、变形,卵泡膜充血、出血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