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式聚煤作用(episodic coal accumulation),理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煤-煤层气地质〕-成煤沉积环境-聚煤作用,横跨不同相区大面积的聚煤作用。1992年,中国学者邵龙义等在研究中国南方石炭系、二叠系时,发现在海陆交互相环境中的一些厚煤层,横跨不同相区呈大面积分布(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还发现有些大面积连续展布的煤层的形成环境,与煤层下伏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提出了“幕式聚煤作用”概念。在幕式聚煤作用发生期间,一次沉积事件和其中所包含的若干个次一级的沉积事件都可能形成具有一定分布规模的煤层。大规模的海侵事件,所形成的煤层常具有大区域或盆地范围的分布规模,形成的厚煤层多是幕式聚煤期的产物,代表最大海泛面沉积;在次一级海侵过程中,形成的煤层则具有较小区域的分布规模,形成的煤层则是次一级幕式聚煤作用期的产物,代表正常海泛面沉积。因此,在两次大规模海侵事件之间,可能会发生多次的次级海侵事件,形成多个次级的聚煤作用幕,而多个次级聚煤作用幕的叠加形成了更高级别的聚煤作用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