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土物三宜说(view of appropriateness of climate, soil and crops),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经济史思想史-中国农业思想史-历代政府的重农主张,时宜、土宜、物宜,根据气候、土壤、作物不同的情况和特性,而采取相应的农业生产措施的原则。“时土物三宜说”,是从“天地人三才说”思想中派生而来的,经历代农学家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三宜说”,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导原则。春秋战国时期,“时宜”和“土宜”已受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重视。如《孟子·梁惠王》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管子·小匡》的“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就蕴含着“时宜”的思想。《吕氏春秋·任地》中“天下时,地生财,不与民谋”包含着“土宜”的思想。汉代以来,“三宜说”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西汉氾胜之根据不同作物提出不同的耕作方式。北魏贾思勰认为不同的季节、地势、土质、墒情,应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南宋陈旉的《农书》中具体提到,若要根苗壮好,必须播种期、秧田选择及施肥量,三者均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