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史(history of corn cultivation),农学-作物学-作物学史-〔作物栽培史〕-玉米栽培史,玉米原产南美洲,约于16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玉米又名番麦、御麦、玉麦、苞米、珍珠米、棒子等等,名目繁多。1476年以前写成的《滇南本草》已有记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巩县志》中也有“玉麦”之名,但对玉米的详细描述却首见于甘肃《平凉府志》(1560):“番麦,一曰西天麦,苗叶如菊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如桐子大,生节间;花垂红绒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此后,明代田艺衡《留青日扎》、李时珍《本草纲目》及16世纪中叶部分地区的方志中均有记载。此外,在中国西南山区和高寒地带分布有一种株形低矮、果穗很小的土产玉米,此种玉米分糯粒型、爆粒型和有稃型三大类,地方种名有“巴地黄”“雪玉米”“七皮叶”“四行糯”等等,其中还有多穗的类型。此外,还发现与玉米亲缘密切的类玉蜀黍和野生薏苡等。西南僻远山区的少数民族栽培食用玉米应该有悠久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成书的《滇南本草》中已有玉麦须(玉米雌蕊花丝)可入药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