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栽培史(history of oat cultivation),农学-作物学-作物学史-〔作物栽培史〕-燕麦栽培史,燕麦作为仅次于小麦、大麦的第三种麦类作物,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栽培燕麦起源于野生燕麦(Avena fatua)。野生燕麦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三洲的温、寒带。中国各地亦有分布,尤以华北北部长城内外和青藏高原居多。古乐府“道边燕麦,何尝可获”中的“燕麦”即指野生燕麦。燕麦在秦陇巴西的高寒地区,如松潘草原和青藏高原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有人认为东汉张衡《南都赋》中“冬稌夏穱”的“穱”,即燕麦。燕麦比大麦、小麦更能适应高寒地区的生态环境,又是牧区的重要饲料作物之一,所以在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青海、西藏、新疆、陕西等地的山区和农牧区均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有些地方还将其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如康熙十四年(1675)山西《和顺县志》描述到“当五谷之半”,《宁武县志》中有“种者十八九”的记载。此外,在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康也有部分地区栽培。古代燕麦在北方概为春播作物,每年于立夏前后用点种法下种,不加耕锄,至白露前后,即可收获。播期耽误的燕麦,俗谓为青莜麦,作为牲畜饲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