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保护(preventive preservation),管理学-档案学-档案保护技术-档案保护,对档案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和控制,达到长久保护和保存档案的目的。预防性保护一词出自1930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指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现有效监控。20世纪80年代,预防性保护开始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在北美部分国家的博物馆藏品文物保护领域,强调文物保护不应该只关注单体,而应该关注整体,关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这种思想理念对图书馆的图书保护、档案馆的档案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河北承德普乐寺进行预防性保护修缮施工档案的预防性保护,即改善档案的保护条件,防止或减缓自然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基本措施包括:库房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防光、防有害气体与灰尘,防有害生物的损害,防人为因素的损坏,档案信息转移技术,管理的技术措施和库房建筑等。这些措施可以针对不同的载体实施,如果从档案所处环境进行区分,可以分为两方面:①对档案保存环境的监测和控制。主要是对档案库房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度、霉害、虫害等环境因素进行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