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光催化(nano photocatalysis),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光照条件下,纳米材料内部的价电子被激发跃迁至导带生成电子-空穴对,并进一步扩散到材料表面,与吸附在表面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光催化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光催化剂(光触媒),主要是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照下,如果光子的能量大于半导体禁带宽度,其价带上的电子(e-)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上,同时在价带上产生空穴(h+)。光生空穴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光生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它们可以迁移到半导体表面的不同位置,与表面吸附的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将空气中甲醛、苯等污染物直接分解成无害无味的物质,以及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并分解其丝网菌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光催化技术自1967年“本多·藤岛效应”被提出后发展起来。半导体纳米材料作光催化剂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半导体能隙变宽,导带电位变得更负,价带电位变得更正,使其获得了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二是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常规材料,一粒大米粒大小的纳米材料其比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