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釉僧帽壶(monk hat-shaped red glazed pot),艺术学-美术学-中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史]-明代工艺美术-明代御窑厂,中国明代瓷器。制作于明宣德(1426~1435)年间。高20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17.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壶为明代御窑厂产品,壶口形似僧帽,故名。壶口一侧略低,流水槽从颈部突出,另一侧较高,有带状曲柄,两端以如意头连接壶口和壶腹。盖为阶梯式圆形,上有宝珠纽,盖边凸起一角与流口相合。长颈微收,鼓腹近扁圆形,圈足略外侈。全器外表施红釉,内壁及底部为白釉。釉层厚润,呈色鲜艳。口沿及柄的棱角部分呈白色,红白对比,使红釉更加纯正明快。红釉僧帽壶单色红釉瓷器是以铜为呈色剂,是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成的一种釉色,在元代已开始烧造,但直到明永乐(1403~1424)年间才正式烧制成功。由于这种红釉颜色纯正鲜艳,所以又有“鲜红”“宝石红”“祭红”“霁红”“积红”“鸡红”等称呼。高温铜红釉对釉料的配方、窑温和烧成气氛等要求都极为严格,成品率很低,所以此类器皿一直为人们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