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窍塞(Yuqiaosai in Han Dynasty),历史学-文物-玉石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汉代丧葬用玉。汉代人相信“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为达到死后精气不外逸和尸身不腐等目的,以玉制作窍塞,填塞或遮盖人体的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九窍塞材质包括玉、琉璃、石、蚌等,这些广义的玉制作的窍塞或明器皆为素面,形制简洁,材质则有珍稀和普通之别。眼盖一般平面作橄榄形,中部微隆四周低平,有的左右两端有便于缝缀的圆孔、2件眼盖左右对称、形制相同。鼻塞作圆柱形或多棱形,前端圆弧,2件形制相同。耳塞也称耳瑱,形制也是呈前端圆弧的圆柱形,2件形制相同,尺寸较鼻塞稍短。口琀在西汉早中期形制多样,有玉蝉、碎玉璏、玉环、玉印、玉龙玛瑙珠和碎玉等。西汉中期以后,蝉形唅逐渐流行并成为主流,造型有异而富于变化。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墓出土的两件半月形玉器可将口部完全塞住,应该是一种专门制作的口塞,仅为孤例。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还出现以玉冥币、玉五铢作为口琀的情况。阴塞的形制男女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