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分布区(species range),理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物种分布区,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即某一物种在地球表面出现的地理区域。物种分布区是生物地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物种的重要空间特征。物种分布区是物种与环境长期以来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结果。根据物种分布区的形状,物种分布区可以分为连续分布区和间断分布区。连续分布区指物种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连续的分布状态;间断分布区指物种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区是由两个或多个相距一定距离的陆域或水域所组成,在中间区域没有该物种存在,从而使得物种呈现出一种不连续的分布状态。影响物种分布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地理隔离、扩散限制、物种分化、气候变化、环境梯度(如降水、温度、地形、土壤、植被)、种间关系(如竞争、互利共生)、生物入侵等。拉波波特(Rapoport)法则作为宏观生态学中的重要假说之一,主要描述物种分布区大小与其分布纬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