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皮毛玩具工艺兴起于1972年,是由面塑、泥塑、木雕、石刻等艺术衍生而来。相传,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及瘟疫频繁,百姓为祈风调雨顺、人丁无灾,常杀猪宰羊,敬天地鬼神,祭列祖列宗。后来人们为节约起见,便用调和的面塑捏成猪羊以及瓜果供奉神灵。到了清代,已有专门从事面塑的民间艺人,主要分布在菏泽城西解元集乡一带,老艺人李俊兴、李俊福等人曾先后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表演面塑技艺,获得很高声誉。1968年,民间艺人沙得员、沙广山等人,受面塑等工艺品的启发,用泥塑制成狗、羊、马等家禽家畜,再用制作裘衣剪下的边角料或狗、兔、猫等动物真皮,手工粘贴在泥塑上,这就是最早的鲁西南皮毛玩具。由于这种玩具用料经济,制作简单,随即得到仿效和推广。首先在定陶陈集一带的马垓村、沙垓村出现皮毛玩具专业户,逐渐发展为村、镇型的生产厂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走俏。1982年,改泥塑胎为塑料胎造型,毛粘技术也不断改进,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粘合剂和颜料上色,使动物形态更加逼真,质量得到保证,花色品种也由过去的不足10种,发展到上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