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图谬误(intentional fallacy),艺术学-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概念-外国概念,在文艺批评中,将文艺作品与文艺作品的产生过程相混淆,以作者的创作心理过程为依据,推演出解释和评价作品的标准,最终导致文艺批评走向一种传记式批评和相对主义误区的现象。又称意图缪见。意图谬误最早由19世纪意大利批评家F.de桑克提斯[注]提出,主要立足于表现主义学说,认为文艺作品所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性直觉,而不是理性意图。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美新批评”才将意图谬误作为文艺理论的一个关键观念。面对现代主义文艺的新进展,文艺批评家越来越不满19世纪以来受浪漫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传统的学院派的传记-考据式的批评,力图确立文艺作品自身的独立和中心地位。传统的学院派批评讲究收集艺术家身世性格、创作心理、用典等之类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视为解释和评判文艺作品的准绳,英美新批评将这种做法视为一种意图谬误。W.K.维姆萨特[注]和M.C.比尔兹利[注]在1946年的一篇名为《意图谬见》的文章中最早全面阐述这一观念。在他们看来,意图是指艺术家创作构成中的构思、态度、动机等一系列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