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定本(Wujing Dingben),历史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经学],中国唐代贞观(627~649)年间,由经学大师颜师古整理《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五部儒家经典形成的官方版本。唐太宗即位后,对儒家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十分重视。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以经籍成书久远,文字讹谬,诏令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此次整理是对汉魏到隋朝以来五经版本与文字的一次大规模整理。颜师古出身经学世家,“博览群书,尤精训诂,善属文”。他凭借一己之力,考订五经古今版本,对五经文字进行细致校勘、审定,对过去的观点多所厘正。此后,太宗又命众多儒者对五经文本进行评议。对于其他儒者所提不同意见和驳难,颜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直到贞观七年十一月,五经定本颁布天下,成为广大学子修习的标准读本。五经定本的推出,使得读书人读经有所遵循,避免了对经义的无谓纷争,推动了唐代经学的发展。因此,有学者指出:“自五经定本出,而后经籍无异文;自《五经正义》出,而后经义无异说。每年明经依此考试。天下士民,奉为圭臬。盖自汉以来,经学统一,未有若斯之专且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