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rel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文学-传播学-人际传播-〔基本理论〕,关于人际传播情景的理论。又译关系性交流沟通理论、关系性人际传播理论或关系传播理论。又称语用理论(pragmatic theory)。由帕洛阿尔托小组提出。所谓交往或关系性交流沟通,是指以建立人际关系为目标的交流沟通活动,也被一些学者视为人际传播的同义词。交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交流沟通是一个建构人际关系的过程,人们通过传播行为彼此关联,并依赖共同定义的交流沟通模式建立关系系统,因此人际传播学应当把关注点放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而非个人之上。该理论认为:①交往不仅是人际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还是透视人际传播现象的理论。②交往能左右研究者对人际传播解释方式的选择。③交往是能代表和影响人际传播学面貌与发展方向的范式。交往理论为如何看待个人与他人相互关联的过程,以及参与者共同建立的交流沟通模式如何影响其相互关系提供了一种视角,开辟并发展了置于人际关系中的传播研究,奠定了关系研究的主要形式和方向,确定了人际传播研究的主要对象,在人际传播学乃至整个传播学领域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