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语义化(desemanticization),文学-语言文字-历史语言学及语言接触-历史语言学-语言演变-语法化,一个词项丧失实词性语义,获得次要的非实词性功能的过程。典型去语义化的例子可在反身代词的演化中观察到,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证据,丁卡语的反身代词标记rɔ来源于义为“身体”的名词。很多非洲语言里表“完成”义的动词去语义化为完成体标记。汉语史上,“着”原本为表“附着义/存在义”的动词,后来在演变中先后产生趋向(或结果)补语、动相补语、完成体标记、持续体标记以及进行体标记等用法。这些不同的语法意义也是“着”去语义化的结果。“去语义化”这个术语本身就蕴涵了一个词汇项语义丧失的过程。但这一概括并不准确,因为语法成分本身有自己的意义。现有的研究,特别是E.C.特劳格特的系列论文分析了语法化过程中各种语义演变现象,力图用更本质的概括来替代“意义消失”“从具体意义到抽象意义”或“从词汇意义到语法意义”这样的表述。特劳格特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语义演变涉及如下变化:从指称物体、性质、活动这类被描写情状的意义变为植根于直指范畴、认识意义、评价意义这类话语情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