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皮饰尾(dressed in animal skin scovering the tail),文学-传播学-媒介史-史前媒介-图符媒介,中国原始社会中为了捕获猎物发展而来的身体装饰符号。成为具有图腾崇拜和族群边界的文化象征符号。披皮饰尾意为头上披着兽皮,衣后饰以兽尾。这种身体装饰符号起源很早,青海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盆边沿上就有一圈跳舞人形,其衣后均有尾形,说明披皮饰尾是中国远古时期较为普遍的身体装饰符号,成为当时原始人的标志之一。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关于披皮饰尾的起源,沈从文认为:“披皮饰尾的服装起源很可能极早,原始人为生活去追逐大动物时,至少须接近到弓箭射程之内。在发明弓箭以前,则需混迹于兽群之中并埋伏到非常接近的程度,才能有效地捕获动物。故披兽皮留尾,成为极端必要的伪装”。鄂伦春族戴皮帽的服饰传统也证实了这种“伪装说”。为了不惊动猎物,鄂伦春族猎人通过伪装使狩猎成功,如穿戴鹿头帽、狍头帽等,“像鹿之首,人戴之,则鹿不疑”。披皮饰尾作为一种身体符号,具有很强的视觉性,从而成为部落成员之间的身体语言,具有交流和传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