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理论(collection theory),管理学-图书馆学-【图书馆史】-中国图书馆史-【中国古代藏书史】-藏书理论,中国古代关于藏书建设(包括对书籍的搜求、抄录、交换和储藏)的理论和方法。形成过程藏书理论晚于藏书活动的实践,经过长期积累而逐渐形成与完善。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有大量收集、整理书籍的实践,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对藏书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且局限在必须搜求上。隋牛弘提出藏书“五厄论”,但尚未提出书籍采访的措施和方法。至五代后周,藏书家曾崇范提出“坟典,天下公器,世乱藏书于家,世治藏于国”的思想。宋代,随着出版物繁多、品类丰富、出版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藏书理论逐步形成并系统化,其中藏书家郑樵开始了藏书理论研究,提出图书采访的八种方法。明代,藏书家赵琦美所著的《脉望馆书目》开了近世著录残宋、元本先例,其大量的校跋文字不仅成为后人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且引发后人对藏书理论进行总结研究;祁承㸁所著的《藏书训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藏书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曹溶则提出古书流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