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隐化(implicitation in translation),文学-语言文字-语用学、修辞学及翻译学-翻译学-语料库翻译学,源语文本中以词汇手段明示的意义或信息在目的语文本中隐含于具体语境之中。最早由J-P.维内和J.达贝内特于1958年提出。与翻译显化相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为使目的语文本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文字表达累赘、臃肿,常常将源语文本中明确表示的句法关系或语义信息隐而不表。隐化可分为句法隐化和语义隐化。句法隐化指源语文本明确表明的句法意义或语句关系在目的语文本中不再语义明示,如英译汉时经常将原文中表语句逻辑关系的连词隐去。语义隐化指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文本明确表示的某一具体意义或信息已隐含于目的语上下文之中,故而该意义或信息不再加以明示。此外,隐化也可分为概念意义隐化、人际意义隐化和语篇意义隐化。概念意义隐化指译者将源语文本的具体概念意义译作意义笼统的词汇或该概念意义的上位词,如将禁忌语译成委婉语或模糊处理、省略动作发出者或承受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