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玉带(jade belt in the Ming Dynasty),历史学-文物-玉石文物-代表性器物,中国明代玉器类别。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戍集上·銙》载:“明制,革带前合口处曰三台,左右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即一条完整玉带一般由20枚带板组成。考古所见,带板造型除常见的长方形外,有的或呈葵瓣形、半葵瓣形、月牙形,有的下部琢出可悬挂什物、类似蹀躞的椭圆形环,亦偶有吊篮形、瓜形等。还有的镶金或鎏金银托、铜托,或四周嵌红、蓝宝石。纯玉带比金、银等镶玉带的级别要高。革带大都由两层红或黄色素缎中夹一层皮革而成,分三段,里侧以副带连在一起,用带扣调节松紧,并有多种结扣方法。腰带多束而不着腰,在圆领的两胁下各有细纽贯垂于腰带上以悬之。 按明代带制,只有皇帝、皇后、妃嫔、皇太子、亲王、郡王、公、侯、驸马、伯及文武一品官才能使用玉带,这和唐代以来革带装饰物质料都视玉为最高等级的规定一脉相承。明代文武官员礼服分为朝服、祭服、公服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