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取向(social-orientation),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价值观〕,解释中国人关于个体与社会不同融合方式的心理和行为的概念,认为人们倾向与周遭世界建立并保持和谐,进而形成彼此趋向一致的互动方式与性格特质。简史“社会取向”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杨国枢提出。在其较早期的研究中,他曾认为中国人在行为倾向上有顺从他人、不得罪人、符合社会期望及顾虑别人意见的特点。后受美国精神病学家A.安吉亚尔[注]关于人与环境的机体理论影响,杨国枢在人类生物圈理论的基础上,认为人们在与其环境的互动中有心理与社会运作(psychosocial functioning)属性之分,即自主性和融合性,并由其彼此的强弱组成4种类型,用来概括世界上的主要文明或社会形态。现代西方工商业社会比较偏向自主性强而融合性弱,形成了特别强调个体对所处环境的宰制、征服或支配以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兴趣的心理与行为方式。印度、菲律宾及东亚社会比较偏向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