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坝(Gangcheng Dam),工学-水利工程-水利史-中国水利史-[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会通河上的重要水源工程。位于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的大汶河上。始建于元蒙哥汗七年,即南宋宝祐五年(1257),由时任济州掾吏毕辅国于堽城主持修建。原为遏汶水南流入洸河,至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合泗水,局部通运。元至元二十年(1283)济州河(会通河的南段)开通后成为济运工程中济宁会源闸水源工程体系的一部分。初建时为草土结构,低堰,在大汶河低水期可引总径流量的2/3左右入洸河,每年汛后需要重修。坝西建有水门,控制引水,称西闸。开通会通河后,增建东闸。延祐五年(1318)改建石坝,但很快被洪水冲毁,遂改用乱石堆筑壅水。后至元四年(1338),水闸被冲毁,汶水全流改道入洸河,淤塞河道。次年在原闸址东改建新闸,为砌石结构。明永乐九年(1411)重修会通河,新建戴村坝之后,堽城坝在引汶济运工程体系中仍发挥作用。成化九年(1473),在元堽城坝址下游八里处改建新堽城坝。坝为砌石结构,高约3.4米,底宽7.8米,顶宽5.3米,坝长373米。坝上设7座泄水闸,每座高宽均为3.3米,设叠梁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