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仓(Reserve Bin),历史学-中国历史-明史-社会经济,中国明代各州县设置的用于赈贷的仓库。洪武(1368~1398)初年,朱元璋令天下各县立预备四仓,官府籴买粮食以备赈济,由当地年高笃实之民管理。预备仓存贮数量,弘治三年(1490)规定,州县10里以下积粮1.5万石,20里积2万石;军卫每一千户所积1.5万石,每一百户所积300石。州县官考满之日,若仓不及3分者夺俸,6分以上降调。仓库粮食的来源多样化。为鼓励平民输粮入仓,民纳谷者或奖励为义民,或充吏员,或给冠带散官,如正统五年(1440)定,凡民人纳谷1500石,敕奖为义民,免本户杂泛差役,300石以上,立石题名、免本户杂泛差役2年。成化六年(1470)定,纳米60石充吏员,200石给予正九品散官,250石正八品,300石正七品。此外,犯罪者亦可纳粮赎罪,弘治时准赎罪等项、罚赃等物尽行折纳籴买稻谷入仓;正德(1506~1521)时准犯人纳纸札者,2分纳纸,8分折米谷入仓;又准辽东军官犯立功者纳谷100石收入预备仓。嘉靖(1522~1566)后,预备仓的粮食不济,政府规定的标准也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