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次仓(canal waters granary),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经济,中国明清时期建在运河等航运沿线的贮备粮食的仓廪。漕粮中转的储粮处。明清运河仓廪分为京通仓、水次仓、小型兑漕仓三类。大型水次仓是转运与存储国家漕粮的中转站,主要分布于天津、德州、临清、徐州、淮安、江宁、凤阳等运河沿岸城市。这些仓廪多时存粮达数百万石,少时也有数十万石,用以填补京通仓缺额、公共工程用粮、运军与地方驻军供给,对于沿运河诸省的粮价平衡与灾荒赈济也有重大作用。如乾隆四十三年(1778),“前据萨载奏到,已传谕该督抚令将川省水次仓谷二三十万石碾运之米,酌拨安省被灾地方,以备赈粜之用”。清代沿袭明制,设“仓大使”管理水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