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纸(bamboo paper),理学-科学技术史-纺织与轻工技术史-〔轻工技术史〕-〔发明创造〕,使用禾本科植物竹的茎秆为原料制作的纸张。尤指手工纸。竹的其他部位,如竹叶、笋壳也可造纸,所制之纸一般不列入竹纸范畴。竹纸的起源,有晋代、唐代、北宋说等。唐代开始有关于竹纸的最早记载。例如唐李肇的《国史补》卷下《叙诸州精纸》条:“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扬之六合笺,韶之竹笺。”北宋时期,竹纸逐渐普及,主要是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对于纸张的需求大为增加。而竹料来源丰富,再生性强。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九中云:“昔人以海苔为纸,今无复有;今人以竹为纸,亦古所无有也。”苏易简(958~997)的《文房四谱》中有“今江浙间有以嫩竹为纸,如作密书,无人敢拆发之,盖随手便裂,不复粘也”。宋元时期的竹纸由于制造技术的局限性,大多质地疏松,杂质较多,有明显的纤维束,呈棕黄色。明代竹纸的制造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根据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当时已经采用加石灰水、柴灰二次蒸煮原料的方法,使纸张的白度和均匀度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