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Yutian),理学-中国地理-中国历史地理-于阗,中国古代西域城郭王国,唐安西四镇之一。又称于窴。可能是*Godan的对音,其完整形式Gostāna由古代于阗人种名go加伊朗语后缀-stāna组成,意为“牛地、牛国”。当地佛教徒编造的建国传说附会为梵文的Gostana,意为“地乳”。于阗一名的早期于阗语形式作Hvatana,发展成晚期于阗语的Hvaṃna-/Hvana-/Hvaṃ-,汉文对应词为“涣那”。因受原始阿尔泰语圆唇音谐和律的影响,于阗一名音变为*’Odan,故元代又称五端、兀丹、斡端等。清朝在伊里齐新城设和阗直隶州,在克里雅设于阗县,使旧名易地。古代居民属塞种,操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的于阗语(一称于阗塞克语)。11世纪为黑汗王朝所灭后,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区在发源于昆仑山的喀拉喀什河(墨玉河)和玉龙喀什河(白玉河)之间,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阗、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西汉时,有户三千余,人口一万九千余,士兵两千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