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旨(draft rescript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中国明清时期文书处理制度。又称票拟、票本。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上呈到内阁后,由内阁学士审阅,代皇帝草拟出批复或批办的意见,写在票签之上,贴于章奏表面,一同送呈御前,供皇帝阅审参考定夺。其制起于明英宗初年,清代因袭未变。清代,凡题奏本章送达内阁,先由内阁侍读等官员详阅,拟出草签,送大学士阅定后,再由票签处中书缮成满文及汉文正签,次日黎明送皇帝阅览。顺治十六年(1659),谕:“内阁之设,原因章奏殷繁,一时遽难周览,故令伊等公同看详,斟酌票拟,候旨裁定。”清代票签均用白宣纸制作。票旨内容因本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体亦有一定的程序。如系地方督抚的请示报告性通本,先详细校阅,拟写草签。大学士阅定后,令票签处中书缮写满汉合璧正签,次日黎明恭递。凡通本内应议覆者,则写某部院议奏,或查议,或察议,或议处,或严议,或速议;无庸议覆者,则拟某部院知道。钱粮出纳则交部察核,刑名本罪至斩绞者由三法司核拟。军流以下由刑部核拟。官员应降革勒休者,情罪重则照拟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