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试(Subject Exam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制度、机构与职官,科举考试制度之一。明清两朝在学生员的乡试资格考试。又称科考。明清时期,欲参加乡试的生员,要先通过各省提学官主持的考试,合格者方准应本省乡试。明代各省提学官在三年任期中,按规定考试所辖儒学生员两次,第二次考试为科考,轮流至所辖府、州举行。考试内容一般为四书义、经义及论、策等。考试结果分六等,其按次充补廪生及增广生,以及前列者给赏等规定亦与岁考同。一、二等可赴乡试,三等不能应乡试,四等以下挞责、降等、黜革。清沿之,每逢乡试前,各省学政巡回所属举行考试。清代科试,一般是在学政到任后的第二年。初考四书文二篇、经文一篇,乾隆二十三年(1758)定制,考四书文一篇、策一道、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默经一段、背录《圣谕广训》一二百字。考试结果同样分为六等,列为一、二等者,均可参加乡试,后又允许三等前列者参加乡试。科试亦行六等黜陟法,同岁试。如各省中有距学政衙门路程较远之府、州,准学政奏明,将岁、科二试连考,或即以岁考作为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