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理(Ming Li),历史学-中国历史-魏晋南北朝史-文化-名理,中国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方法。名理之学源于先秦的名家,起于魏晋人才选拔的现实需要。东汉以来,士人尚名,而无实际才干,名实不符。曹操强调人才选举弃名从实,曹魏建立后,逐渐转为循名责实,进而形成名实关系形而上的讨论,被称为名理之学,简称名理。魏晋名理方法由两个基本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校实定名”的方法,这一方法最重要的三个范畴是“名”“形”“实”。“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形”是指事物的现象。“实”是指事物的实质。魏晋人认为事物的“实”通过“形”表现出来,而“形”则直接决定了“名”的产生。第二层次是辨名析理的方法。就是指通过比较概念的异同,研究概念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分析事物规律的目的。自正始到西晋南朝,名理方法越来越趋向于辨名析理,反省前人的理论,创立新说。这种与清谈互为表里的名理思辨,促进了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