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仓(army warehouses),历史学-中国历史-清史-经济,中国清代专供兵士借贷的粮仓。其制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雍正四年(1726),令广东各营建仓贮谷,计每兵存谷一石,以备借贷,秋收免息征还。其后,营仓之制在各省驻军尤其是陆防近边之地推广。在东北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属下各城建仓储粮,以备驻防八旗兵丁借贷或平粜,是谓“旗仓”。营仓储存数额,大体上保持每兵存粮一至二石。在青黄不接时,或者将粮借给士兵,或者平粜。借出的,须予秋收或发饷时如数归还,不收利息。借出或售出粮食,均在秋收后如数补足。雍正时《惠来县志》载:“雍正四年丙午,总督孔毓珣题明,将每年应得茶果银捐贮营仓粟石。惠来营贮粟八百石,每年青黄不接之时,借给兵丁,秋收买补入仓,免其加息。营仓二:一建在游击署前,一建在隆江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