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古城为明朝景泰元年所筑,周长九里四十步,开五门。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知县张恭复修,在五门各建门楼。明、清之际曾十二次复修扩建,女墙,楼垛、驶道全以砖砌,整齐坚固,高大宏伟,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汤”之称。建国前洧川城屡遭兵火,城毁门倾,仅有大南门幸存,该门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这座城门之所以得以保留,很可能托福于顶端的一颗奇特的古柏。现在的洧川城已毁于战火,只残留这南城门一座,上面刻有当地著名书法家王成喜手书“镇洧门”三个大字。据文物部门测量“南城门东西宽1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墙壁均采用大青砖砌成,底部少量青石铺就,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