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读音同“同”,主要为了方便在建筑工程中简单快捷的拼写或者读书“混凝土”。“砼”是个会意字,意为“人工做成的石头,即混凝土”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