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首次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的魏国司马师执政时,任命山涛为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改任吏部尚书,主要负责低级官员的选拔。十六国至南北朝时,吏部尚书的权利逐渐变大,至隋朝时,成为六部尚书之一,后世也开始沿袭这个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级大小在一品与三品之间浮动。吏部尚书掌管着官员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吏部尚书者,初汉成帝置列曹尚书四人。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后汉初,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齐祠事;后汉末改为选部曹;三国魏又改为吏部曹,专掌选职,右于诸曹尚书。至隋朝,吏部尚书正式成为六部尚书之一,至宋,置二吏部尚书,寻复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