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兰,辐射化学家。北京大学辐射化学教研室的主要创建人。他在辐射化学基础研究领域解决了如下理论问题:确定了磷酸酯磷氧键激发能量传递机制:发展了化学探针多重效应的概念和方法;确立了乙醇可作为辐射化学等研究中的模式溶剂和探针,用以研究溶剂化电子(es),氢原子(H),羟乙基自由基(CH3CHOH),有机过氧自由基(RO2)和过氧自由基(HO2)等中间活性粒子和化合物的反应,并为黄酮类分子的改造提供了途径。并开展了中草药、食品主要组分和金属硫蛋白(MT)的系统辐射化学研究,对保证辐照药物和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监督起了重要作用。对高放射性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辐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抑制辐解的方法。对裂解型高分子材料和辐射稳定性差的聚丙烯进行了辐射交联改性吴季兰,1928年5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大同大学化工系。在这期间,他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中也受到了严格的数理化及外语训练。由于受家庭影响,尤其喜爱化学。1946年因成绩优异,获得青树奖学金,于同年年底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