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仓位于平安大街东端,为明清时代京都贮藏粮米的官仓之一。虽然大体上保持了明清形制,但廒数大减,已非昔日规模,现为百货公司仓库。南新仓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距今已是580年。明代北京设军卫,卫仓储军粮,纳入官仓管理。南新仓时辖卫仓8个。清初南新仓有30廒,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陆续增为76廒,现在仅剩10仓廒。仓是总称,廒是贮粮房间,明初规定3间一廒,后来一廒5间,廒门挂匾额,标明某卫某字号廒。清代规定廒顶开气楼,有的廒端开窗,底部用砖铺砌,上铺木板,并于墙下开气孔通风。现在南新仓匾额已不存在,大部分气楼,有的无窗,墙下不见气孔,保存了明代旧制廒墙用砖复杂,有明朝的,有清朝的,留下了清代后修的痕迹。仔细观察廒内梁材,不是粗大木料,这是因为建仓时,北京大规模营建宫殿尚未开始,大木尚未运至,它使用了元代仓廒旧料。风风雨雨500年,明初的仓廒原构,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民以食为天。我国历代对粮仓的设置非常重视,农村有“义仓”,为农民贮粮备荒;州县设“常平仓”,丰年时官府“籴(音底)入”,荒年平价“粜(音跳)出”,调剂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