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纹豆是一件青铜文物,于1957年在山东省长清县兴复河出土。深盘,高圈足。盘外壁饰涡纹、凹弦纹。圈足饰凹弦纹两道。《说文》中解释“豆,古食肉器也。”豆最初源于陶器,在考古发现中有不计其数的陶豆,而早期陶豆可能是用来盛黍稷类食物的,甲骨文中的豆字作“豆”形。但到了商周时期,豆却是盛肉食品的最重要的器皿,只是当时的豆大部分是以陶、木等材料作成,因而我们今天见到的青铜豆特别稀少,因此也更加珍贵。涡纹豆是商代晚期器物,目前山东地区这一时期的青铜豆见于发表的还只有这一件。此器器形特殊,但它的纹饰在商周朝代却是非常普遍。这种纹样是在一个凸起的圆面上,由阴线镂刻出的两个同心圆作为基本结构,小的为圆心,大的一个则平行于这个圆面的边缘,画出一个圆周,然后再在这两个同心圆之间,画上多少不等的弧行线条,这些线条都是上端卷曲如钩,下端重合在圆周线内,并且走向一致。这种纹样给人的感觉是规整而又灵巧,能够引起一种旋转与流动的联想,这种纹饰的起源很早,而且延续使用的时间也特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