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诗歌体裁,禽言体诗在南北朝梁时已具雏形,而在北宋为最盛。宋代兴盛的禽言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象声取义,寓意抒情,虽说涉游戏笔墨,却具有鲜明的现实批判精神。其雅俗相生、议论风发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诗特色。《辞源》的解释是:“以鸟呜象声取义,用以寓意抒情。”关于“禽言”,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解释得很精当:“‘禽言’是宋之问《陆浑山庄》和《谒禹庙》两首诗里所谓:‘山鸟自呼名’,‘禽言常自呼’,也是梅尧臣《和欧阳永叔(啼鸟)》诗所谓:‘满壑呼啸谁识名,但依音响得其字’,想象鸟是在说我们人类的方言土语。 其实,禽鸟的呜叫声本不含有任何意义,“禽言”也不是鸟类在说人类的话,而是人们借鸟鸣,象声取义,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布谷、提壶、姑恶、思归等鸟鸣声,掺人了人的意识。这种最初的联想,又激发起诗人的神思,谐音人情,借以抒感慨、咏怀抱,于是产生出许多充满神思妙想的禽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