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頍(551年-604年),字景文,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齐州刺史颁之弟,中国隋朝文学家、经学家。王頍少时好游侠,二十岁尚不知书,其兄责怒,始发奋读书,始读《孝经》、《论语》,昼夜不倦。遂读《左传》《礼》《易》《诗》《书》,感叹说:“书无不可读者!”勤学累载,究其旨趣,大为儒者所称。年二十二岁,周武帝引为露门学士,以博学善辩著称于时。又晓兵法,有纵横之志,常叹生不逢时,每以将相自许。隋开皇五年(585年),任著作郎,进授国子博士。后因事免职,配防岭南。数年后,复任汉王杨谅府谘议参军,甚受礼遇。仁寿四年(604年),杨谅叛乱,王頍数进奇策,不为所用。及兵败,其欲逃亡突厥,行至山中路绝,自杀。曾撰《五经大义》三十卷,文集十卷。王頍(kui),太原祁县人。生于梁简文帝天正元年,卒于隋文帝。少好游侠。年二十,尚不知书。为其兄王颙所责,遂感激诵习,通晓五经,好读诸子,偏记异书。当世称为博物,又晓兵法。隋文帝时,为国子博士。坐事配岭南,为汉王杨谅府谘议参军。隋文帝死因不明,汉王杨谅举兵反叛。王頍数进奇策,谅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