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星,包含气体星云,并由一颗高温白矮星或亚矮星或主序星吸积红巨星子星所丢失物质的长周期不接或半接双星,以同时呈现高温和低温光谱为其主要观测特征。 简介 共生星是一种在光谱中既出现低温吸收线又出现高温发射线的恒星。1941年梅里尔首先把这种光谱性质很不相同但又互为依存的星取名为共生星。它们的光变具有准周期的类新星爆发特征,并有小振幅的快速非周期光变。1969年博亚尔丘克提出共生星的三个判据:①晚型星光谱的吸收线(如TiO带,CaI,CaⅡ等)。②HeⅡ、OⅢ或更高电离电位原子的发射线(发射线的宽度不超过每秒 100公里)。③亮度的变化在几周内达到3个星等。2014年,已发现的共生星约有50颗(包括不肯定的),典型星是仙女座Z。共生星的光度与谱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往往当光度增强时,晚型吸收谱和高激发发射线减弱或消失,B型气壳谱增强;当光度变弱时,晚型吸收谱和高激发发射线又重新出现或加强。共生星的空间分布与行星状星云相似,集中在银道面附近,属年龄较老的盘星族。共生星是单星还是双星一直是有争论的。单星说认为共生星是小而热的蓝星,周围有一个变化的星周壳层。双星说认为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