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本学说是对于《希伯来圣经》与《旧约圣经》内容来源的一种解释。这个理论认为《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的内容,是来自于不同来源文件的组合,而不是由一位作者独立创作。在18,19世纪,人们尝试调和圣经文本中的矛盾,因而底本假说得到发展。在十九世纪末,学者普遍同意《摩西五经》的最终形式是由一系列编纂者将四份源材料组合而成的。这四份材料被称为耶和华材料——亦即以Yahwist/Jahwist(耶和华,德语中J的发音等同于英语中的Y)的头字母;E材料——Elohist的头字母(来源于在希伯来圣经中常被用来称呼上帝的复数名字Elohim);D材料——来源于《申命记》Deuteronomy的头字母;以及P材料,祭司派材料(Priestly)[1]。底本假说-文献假说(DH),有时也被称为威尔豪森(Wellhausen)假说,是一门假设《摩西五经》(圣经旧约前五部,亦即创世纪(Genesis)、出埃及记(Exodus)、利未记(Leviticus)申命记(Deuteronomy)和民数记(Numbers)五部)是被一些编纂者(编者)将原来独立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