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引:利用人造卫星发射的固有频率和地面站接收频率的“多普勒频移效应”来进行人造卫星定轨和地面点定位的一种方法。根据地面站接收到的人造卫星频率和人造卫星发射的固有频率的差值就能求出人造卫星的轨道要素。反之,如果已知人造卫星的轨道,则根据测得的人造卫星多普勒频移也可以求出地面站相对于地心的位置。人造卫星的多普勒观测同人造卫星的光学照相观测相比,具有全球性、全天候(不受气象、昼夜的影响)、速度快、精度高、投资少、仪器轻的优点。这种方法已在大地测量、导航和勘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957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室首次对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了多普勒观测,并根据已知的测站坐标和测得的多普勒频移值,成功地确定了这颗人造卫星的六个轨道要素。不久,这个研究室在已知人造卫星轨道的情况下,根据测得的多普勒频移值求出了测站相对于地心的坐标。这项工作为以后人造卫星多普勒观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